yl6809永利|首页(歡迎您)

yl6809永利

科创绘就生态新景,启迪参与共建的北京首个面向生态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密云大展身手打印

发布时间:2024-08-29来源:北京日报

今日,《北京日报》专题报道了北京市首个面向生态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密云水库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两年来在密云“大展身手”的“故事”。

 

报道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保生态护生态,不仅要靠人们的自觉维护,更需要科技赋能。密云水库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是北京首个在生态领域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他兼具新型研发机构和事业单位双重身份,能够享受双重政策支持,其对持有的科技成果享有自主处置权、收益分配权,可以自主决定成果的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这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微信图片_20240829101510c.jpg

▲ 《北京日报》8月29日报道


报道写到,不只是在密云水库内的水生态监测领域,近两年来密云开展了很多生态环境领域的科研课题,比如粮食产量及农田碳排放超高精度模拟、生态产品价值体系、碳感知网络建设等,都能看到密云水库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的身影。这家神秘的研究中心从何而来?


时间还要追溯到2022年8月30日。在怀柔科学城东区的一栋崭新的大楼前,密云水库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在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启迪瑞景能源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中心联席执行主任路加对该研究中心进行了简短的介绍——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为科研创新领军力量,联合启迪控股等行业顶尖机构和专家共建的事业单位性质新型研发机构。


“虽然我们的性质是一家事业单位,但与大家普遍观念中的事业单位又有些不同。”路加介绍,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是一家“三无”事业单位,即无行政级别、无事业编制、无固定经费。这样的新体制机制,打破了传统行政体制的束缚和藩篱,让科学家在科研项目的选人用人、资金使用、技术路线等方面有充分自主权。


一个中心撬动顶尖资源。两年的时间里,一批生态领域的科研课题立项实施,为密云的生态保护与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在密云城区的西侧,32.5平方公里被划为怀柔科学城东区。落户怀柔科学城的首个大科学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就在此地。真实地球的风云变幻,它皆可计算模拟,运算1秒的计算量,需要全球70亿人同时用计算器算上4年之久,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这个装置还有一个更简短的名字——“寰”。让“寰”的算力服务于密云的农业生产,是密云水库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的一项新场景。


“寰”装置的技术支持,来自清华大学。“‘寰’包括区域高精度环境模拟系统等5个系统,清华大学负责建设其中的中国和全球主要农产区粮食作物旱灾模拟分系统。”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罗勇介绍,该分系统实现了全球近实时农业土地利用监测、全球粮食作物动态模拟与逐日产量预报等功能。


清华大学的科研项目,为何选中密云的农田开展试验?其背后,正是密云水库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在牵线搭桥。研究中心主要由三方组成,一方是密云区的相关部门,拥有监管指导职能;一方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负责领衔科技专家委员会做好项目技术把关与科技论证;而中心的日常运营,由前身为清华大学校企的启迪控股负责,实行市场化的运营模式,赋予更加灵活的自主权。


通过密云水库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三方互联互通,顶尖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与生态涵养区的实际需求达成了同一频率,破解了“有成果不知道怎么用”“有需求不知道找谁帮”的双盲困境。


报道最后强调,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一种聚焦科技创新需求的独立法人机构,其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和用人机制灵活化的特点,使其在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方面,产生优势。


路加表示,一项科研成果所展现的功能并非一成不变,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还能衍生出更多的应用方向。“这需要坚持探索,也需要一些创新的‘好点子’。”在他看来,新型研发机构的灵活性,让他们能够在科研课题选择、经费利用、人员选聘、申报招投标项目等方面有着充分的自主权,能够有益地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吸引更多的科研成果向生态保护领域转化。“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科技成果应用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也会诞生更多‘破圈’的新应用场景。这将是一片广阔的蓝海。”

Baidu
sogou